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而据预测,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50万。上周北京首场应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举行,新一轮求职潮扑面而来。
音乐系学生不想“北漂”
牟文正明年即将从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硕士专业毕业,尽管在教育部的最难就业本科专业名单中有“音乐”专业,但两年前就开始“创业”的牟文正却觉得,就业对自己来说,难度不大。
“我和另外4名同学在2012年成立了一个‘联邦之音’音乐培训班,为艺术类大学生考研提供音乐专业辅导。我们的培训班是非盈利的公益项目,所有的收入都用来支持学生们的公益演出。培训班确实做得很辛苦,每周要挤时间上两次课,每次课时长6小时。但这样的创业经历确实让我更有‘底气’,‘联邦之音’培训班每年的毛利能达到30万元,我觉得如果现在让我自己创业做培训行业,我上手会很顺利。”
牟文正说,由于合伙人有的读博,有的去大学当老师,所以他也准备找个踏实的工作。“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管乐团做的是首席乐手,现在也经常会接校外的演出,我觉得对我来说,找个工作似乎并不困难。我最担心自己就这样零敲碎打地跑着演出,始终当‘北漂’。”
在牟文正心里,一份踏实的工作比“留京”更具有吸引力。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就业目标绑定在北京,上个暑假,他回山东日照老家的时候,还曾经到当地的“曲阜师范大学”求职。“当时校长看到我的简历非常高兴,表示我可以立即到学校上班。当我询问编制问题怎么解决时,校长抱歉地说,只能人先进来,编制要慢慢等。现在大学基本都是这样的状况,要解决编制很困难。”
“千万别学我这专业”
在某211高校学“应用经济学”的晓慧今年在读研究生二年级,但是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她提前一年开始寻找求职目标。在首场大学生就业双选会上转悠了半天,晓慧想对学弟学妹们语重心长地忠告一句“千万别学我这个专业”。
“我在会场里转了好几圈,发现80多家单位里只有两家招聘岗位跟我的专业‘擦边儿’,最对口的是首钢集团,他们招一个‘区域发展与规划’岗位。但我们这个专业在应聘所谓的‘对口岗位’时,优势并不突出,因为这些岗位学管理的学生同样可以胜任。”
晓慧觉得自己的专业求职时显得很尴尬。“这个专业太‘学术’了,实际操作性弱。”她指着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看看这个研究课题,你觉得我能做什么工作呢?我觉得我这个专业,最好就是一直读到博士,进研究所做学术研究。硕士阶段求职,上不能进研究机构,下跟社会有些脱节,要想对口就业,确实不容易。”晓慧打算今年看看形势,如果就业前景不好,就继续考博。“六年前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喜欢,现在临近就业才发现问题。奉劝各位师弟师妹,大学选择专业一定要谨慎,想好就业方向再报考。”
留学生也叹“就业难”
今年夏天从美国东北大学毕业的阿歆7月回到辽宁,9月他特意进京到各种招聘会上寻求入职机会。阿歆在美国学的是“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取得了硕士学位。但“美国东北大学”的名头似乎并没有使他的求职一帆风顺。在夏天临近毕业的时候,他就在网上向国内企业投过一些简历,但却都石沉大海。
“我不想在美国找工作,因为我学的专业如果在美国求职,月薪大约在4000美金左右,而东北大学位于波士顿,消费水平比较高,月薪4000美金实在过不上什么好日子,而且亚洲人在美国企业寻求上升空间还是有难度的。”阿歆抱着“过好日子”的愿望回到中国,却发现国内的就业市场也不容乐观。
“回国这几个月也尝试着找工作,但都不理想。我分析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我学的专业侧重于自主研发,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并不重视研发,他们重视生产更多一些;另外我觉得自己的专业似乎学得太宽泛了,专业性不够强,比如首钢招聘‘控制理论’、‘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其实这几类知识我在读书的时候都学过相关内容,但学得不深入。”
现在阿歆的想法已经有了改变。“我想先找个工作干着,积累点实际经验。毕竟不能老靠家里养着我。这个月我准备先找找兼职外语教师的机会。”
往届毕业生求职心焦
夹杂在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人群中,今年7月已经毕业离开校园的小卓感到格外焦虑。“没有求职意向,只要有单位愿意要我就去。”小卓用这句话表达自己求职的迫切心情。
“其实我去年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做了几个月之后累得实在顶不住,只好辞职了。”小卓的上一份工作是一家汽车零件厂的“管培生”,所谓“管培生”就是企业负责工人管理的实习生。“工人一天工作10小时,我们管培生一天工作12小时,主要负责对工人的监管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时长实在让人受不了,每天除了睡觉和吃饭,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一般工作7天可以休3天,但是几个月之后我的身体就吃不消了,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生物钟全乱了。”
无奈之下,小卓辞掉了那份工作。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让他寝食难安。“这么大的人老待在家里实在不应该,所以现在挺着急的。如今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新的毕业生也开始找工作了,我现在就觉得,不管什么工作,找到了先干着再说。”
小卓是一所三本院校毕业的,学的是工业设计。对于自己的专业,小卓觉得“就业面太窄”。“现在很少有工厂专门招设计人员,所以我希望能在化工、机械相关领域找找。另外,我觉得自己沟通能力不错,可以做销售或者人力资源工作。但是用人单位一般会首先考虑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而我跟别人竞争并没有明显优势。”这样分析之后,小卓觉得今年的就业前景仍然不乐观,只能放低自己的期望值。
理智选择“逃离北京”
即将从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的沈磊和张海云现在心里觉得格外踏实,因为早在一个月前,他们就跟陕西建工集团签了约,如今两人在课余时间会给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的老师们帮帮忙。
看着各个高校学生们投到就业之家的简历,张海云暗暗庆幸:“幸亏我们早下决心离开北京,不然现在也得急着投简历,你看这厚厚一摞几百份简历,连北大、清华、人大这些名校的学生都在‘海投’,今年的就业形势不乐观。”
沈磊说自己不喜欢拥挤的北京,“我家在甘肃,但祖籍是西安,那儿有很多亲戚,所以9月一看到西安企业在招聘我就立即应聘了。我肯定会在西安一直待下去,跟北京相比,我更喜欢那里。”
而来自青海的张海云则表示,自己从没想过在北京求职。“我们学校并不是名牌校,我又是本科生,想在北京找个好工作太难。我心目中有三个理想的工作地点:西安、兰州或者西宁,这三个城市都离我老家不远。我觉得去西安挺好,建工集团是我喜欢的企业,专业也对口,所以9月我就签约了。现在跟这些急着找工作的同学比,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2014湖南省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2014省考QQ群: 320149037
关注微信:永州考德上公培 新浪微博:考德上公培-永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