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名6岁女童敏敏在玩过家家游戏时,将挂在外墙上的一根废弃的电话线当项链戴在脖子上玩耍,不慎一脚从台阶上踩空悬吊在外墙边,闻讯赶来的13岁的哥哥涛涛见状,立即将其解救下来,一边呼救一边给妹妹做胸外按压及掐人中。事后妹妹送医获救,医生对涛涛大加赞赏,称他在关键时刻给妹妹做心肺复苏,为抢救赢得了“黄金4分钟”。
单纯从结果上来看,哥哥的表现堪称完美,他以一己之力救回了妹妹的生命,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但是如果从过程上来看,整个事件并非“尽善尽美”,原因就在于在男孩抢救遇险妹妹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急救常识和技能,既不是来自家庭的教育,也不是来自学校的教育,而只是男孩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偶然看到的。那假设电视里没有播放这样的节目呢?或者是男孩碰巧没有看到这期节目,或者是看到了也没有留意呢?恐怕悲剧就很难避免了。
男孩的救命常识为何是来自电视的“自学成才”,而不是来自家庭或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国人在要求孩子考试得高分,升学上名校的同时,却偏偏遗漏了一些极为重要的,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决定他们生死存亡的教育内容——生命安全教育。这样的教育内容,看上去和未成年人的学业无关,和他们的前途无关,但很多时候恰恰是他们在生活中安身立命,在危急时刻拯救自己和别人的关键。如果连健康和生命都没有了,考试能得满分,升学能上名校又有什么意义?
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漠视问题,存在时间已经不短,但至今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哥哥通过电视上学来的急救知识拯救了妹妹,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再次对我们发出警醒而已。和通过看电视自学成才这种小概率事件相比,家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无疑更加可靠,效果也更好。因为学校完全可以设置一门类似的生命安全课程,哪怕每周甚至是每月只有一节课也好。这样一来,学校就可以邀请医院的医护人员,或者是一些专业的救援人员来给学生们普及急救知识,传授急救技能。
这样的生命安全教育,一旦孩子遇到突发事件,就可以起到决定生死,力挽狂澜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价值和意义,要超过任何书本上学来的数理化知识。说到底,男孩通过看电视学习急救知识,固然值得赞赏,但这种自发性的,偶然性的学习,显然不能让所有的未成年人都了解生命安全教育,都掌握生命急救常识。要想让生命安全教育成为全国亿万未成年人的必修课,还需要学校,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